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可乐也 信:确实 B、感慨系之矣 系:随着
C、终期于尽 期:期望 D、不能喻之于怀 喻:懂得,明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②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B、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C、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D、①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选文第二段,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的逸趣。
答案:
1、C(期:期限)
2、D(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A、因:介词,依,随着/连词,于是,就。B、于,介词,对于/介词,在。C、以:介词,因/介词,用。)
3、D(“旷达”“逸趣”等概括都与原文所抒发的情感不符。)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