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其它 >> 阅读文章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5-02 查看次数:1015
一、
1、B(隽juàn) 2、C(“沸沸扬扬”是指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这里用错了对象) 3、B(A,搭配不当,“粥具有很好的食欲”不搭配。C,不合逻辑,“因为好经……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提防、避免、防止、以防”等词语本身就含有否定成分,其后一般不能加否定词。D,偷换主语,整句的主语是“他”,而“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的主语是“《子夜》”。)
二、
4、C(除:授予官职。)
5、C(A、不行:不能走路。B、成立:成人自立。D、辛苦:辛酸苦楚。)
6、A(介词,可译为“因”“由于”。B、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可译为“从”。C、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连词,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况且”“再说”/副词,相当于“将”“将要”。)
7、B①结构助词,的。②结构助词,的。③代词,它。④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⑤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⑥结构助词,的。
8、D(意在表明先尽孝后尽忠的愿望和原因。)
三、
9、B(A 项:女子出嫁。C项:意料。D项:规劝。)
10、B(代词,什么。A项:转折,竟/表顺承,才;C项:代词,指诗句/语气副词,表祈使;D项:表承接,才/表并列,不译。)
11、A(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12、C(C项“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说法不当。)
四、
13、①及,等到 ②名词作动词,用乳汁喂养 ③你的 ④探望 ⑤等到
14、(1)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2)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15、(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还有“双关”手法,如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诗歌简赏】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岁。这一年他在梓州,听说官军大胜叛军,便写下了著名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此后他到阆州,他又听到了吐蕃进犯的消息,于是杜甫心忧天下,写下了这首《岁暮》诗。首联诗人交待其客居他乡,在岁暮之际,听到了边境上传来外族入侵的消息。大唐刚刚经历了安史之乱,内忧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联语气看似平淡,却包含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颔联“烟尘”和“鼓角”借代指战争,战事推到了雪岭,紧张的鼓角声使一向安静的江城骚动了起来。颈联作者目睹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烈,对唐朝君臣发出质问:“朝廷谁请缨?”面对强敌,作者怀疑朝中还会有人请缨杀敌吗?尾联“济时敢爱死?”既是对全天下人的呐喊,特别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对自己的鼓励,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壮心惊”,点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廷的境遇,无法为国分忧,无法施展抱负,徒有报国之心,另一方面诗人自己也是“岁暮”之人,虽然想杀敌报国,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独自寂寞。
16、(1)草色遥看近却无(2)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五、
17、(1)行李的超重。(2)父母对子女爱得深沉而热切。(每点2分)
18、(1)担心自己的做法会惹儿子生气。(2)担心儿子少了一些生活用品之后生活不便。(每点3分)
19.(1)没有重复累赘之感(2分)(2)文章选取了两个场景:一个是母亲送儿子;一个是父母送女儿。两个场景中主要人物的表现不一样:儿子是被迫“超重”的,女儿是自愿“超重”的(2分)(3)但两者反映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表现当下父母对子女的浓浓爱意,两个材料,两种表现,而又在诠释“爱”意上统一起来,显得全面而不失典型(2分)
20.(1)看法:理解但不赞同(2分)(2)理解:独生子女处于独特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时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生活中难免把父母的爱当做牢骚,难免对父母发泄内心的不满。这是群体性的现象(2分)(3)不赞同: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教育了我们。巨大的物质与精神付出是晚辈永远还不清的,要与会感恩,学会沟通;当然,独生子女的这一做法值得社会重视,社会、家庭、学校都有责任对其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关注自我的同时学会尊重和感恩(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六、
21、⑤③①②⑥④(3分)
22、母亲的汗水,是世界是最名贵的珍珠;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23、示例(1)①梧桐②栽上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学校的刊物会引来学生很好的作品,传播更多的信息。
(2)①繁星 ②学生的作品犹如繁星,点缀校园文学的天空。
(3)①跨越 ②跨越青涩的高中生活,迎来瓜果飘香的大学时光。
[思路点拔]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下列几个要点:①拟写名称要分析事物特征,明确事物定位。贴切的名称能够体现事物特征,表现事物的内涵。②拟写的名称要简单易记。③说明拟写名称的理由要体现名称内涵。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飞向太空的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包身工答案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短新闻两篇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记梁任公先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小狗包弟答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记念刘和珍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鸿门宴答案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荆轲刺秦王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大堰河---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普通高中同
·普通高中同步练习册语文(必修1)沁园春
·舟中对月---诗词鉴赏专项训练答案
·溪上遇雨(二)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答案
·朝中措(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
阅读排行  
·岁暮①[唐]杜甫(2010安徽高考试题诗词鉴赏答
·晚秋---2011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训练答案
·审丑---现代文阅读训练答案(2011年山东高考
·冷风暖香----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衣食足”应“知书趣”现代文阅读参考答案
·严冬海猎---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倔强的仙人掌(答案)
·心境防割---现代文阅读答案
·小驼羊救孩子----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家有斑鸠----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忆冼星海--现代文阅读理解答案
·《含山店梦觉作》《宿渔家》对比阅读赏析答
·蔷薇几度花(答案)
·漓江情韵----语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船之梦---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