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lù zhù mí lián yī zhì mó 2、A、暇---遐 B、才---材 C、仑---伦 D、幕---穆 3、(1)高峻,突出。 (2)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3)课文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4、D
二、5、(1)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嬷嬷们对玛丽亚的议论。(2)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3)第一个场景及她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正面描写;院长与嬷嬷们的对话和对唱,是侧面描写。(4)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5)修道院院长的原唱词是:“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意思是说拿玛丽亚毫无办法,这就如同人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此外,课文中还有两句唱词:“院长(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玛格丽塔(唱):叫人拿玛丽怎么办?”意思相同。(6)本题旨在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对人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文字表达能力。答案略。6、(1)幼年:音乐是保姆。少年:音乐是我们第一个悄悄倾慕的恋人。老年:音乐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2)音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能满足不同年龄的不同人的选择和需要。(3)不矛盾。“音乐是有年龄的”是指不同年龄的人对音乐的感受不同。“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是因为音乐具有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不同的音乐在欣赏者没有绝对的界别,人们是以“喜欢”作为标准来选择音乐。(4)要点:①同幼年和少年相比,青年对音乐有了更多的思考、解读和领悟;②同中老年相比,青年更有激情,也有充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来思考、解读和领悟音乐。(5)要点:①用“流逝的时间”形象地突出了音乐“模糊、空灵、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品尝”的特征;②用“被曲谱固化的记忆”来形象地表现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在人各个生命阶段所留下的印迹。
三、7、略。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