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阅读训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根据诗题可知,诗人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来到红楼院访友,适值广宣外出,但诗人为院外景色所迷,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七绝。
B.前两句,诗人以瑰丽的色调、清新的语言,描绘出“万木霜天红烂漫”的绚烂秋色,创造出红楼倚碧天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C.第二句中的“倚”字用得极妙,以比喻的手法传神地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凸显了天空的明净,流露出诗人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D.第三句写隔窗隐约可见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诗中的“爱”字透露出诗人的钦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
E.诗人访友不遇害,并不返回,而是到邻居家“觅户钩”开门。乍一看,这样做似乎不近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得合情合理,极富韵味。
3、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广宣的关系如何?请简要分析。
4.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6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