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专项练习 >> 阅读文章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8-05-08 查看次数:713
(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②。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李益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户钩:开门的工具。
阅读训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写诗人进入红楼院后,看到眼前的柿林经霜后都已变红,给秋日的园林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B.次句写诗人仰望湛蓝的天空,感觉它像水洗过一般明净,把红楼衬托得更加壮丽,色调瑰丽、语言清新。
C.第三句中,“爱”字流露出诗人对竹林的倾羡和高雅的情趣,“无人问”则写出诗人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D.末句写诗人访友不遇,并不急于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看不近情理,细思却极富韵味。
E.纵观全诗,诗人高洁的品格、洒脱的性格跃然纸上,对广宣虽未直接刻画,但他与诗人的相知之深已可想见。
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根据诗题可知,诗人在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来到红楼院访友,适值广宣外出,但诗人为院外景色所迷,于是写下了这首富有逸趣的七绝。
B.前两句,诗人以瑰丽的色调、清新的语言,描绘出“万木霜天红烂漫”的绚烂秋色,创造出红楼倚碧天的寥廓境界,令人心旷神怡。
C.第二句中的“倚”字用得极妙,以比喻的手法传神地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凸显了天空的明净,流露出诗人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D.第三句写隔窗隐约可见的那片幽深的竹林,苍翠多姿,尤为可爱。诗中的“爱”字透露出诗人的钦羡之情,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趣。
E.诗人访友不遇害,并不返回,而是到邻居家“觅户钩”开门。乍一看,这样做似乎不近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得合情合理,极富韵味。
3、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广宣的关系如何?请简要分析。

4.本诗与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试比较其异同。(6分)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舟中对月---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溪上遇雨(二)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朝中措(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
·华下---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其一)----诗词鉴
·除夜寄弟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九日和韩魏公----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诗词鉴赏专项
·江行寄远---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浣溪沙•洞庭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古从军行---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落梅---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诗词鉴赏专项
·徐孺子祠堂-----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诗词鉴
阅读排行  
·画夜诗雨---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家有斑鸠----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农民工--一个英雄的群
·背楼的父亲----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锄柄上的眼睛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悠长的铃声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徐坚---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麦黄黄 杏黄黄
·“衣食足”应“知书趣”--现代文阅读训练
·心境防割---现代文阅读训练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坚守的胡杨----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致吾女---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为了尊重,不谢幕----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