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不忍看、不愿听、不堪闻)和让人生憾(或羞愧、或生怯、怕见人),而美学之为美感之学,是要让任何对象都成为审美对象从而让人感到快乐。不同的审美对象给人的快乐是不同的,但能带来快乐却是共同的。丑在被美学变为审美对象时,就成了滑稽。从美学上谈丑,就进入了美学的第二套系统:美(感)、悲(感)、喜(感)。由丑而产生的滑稽之人、物、事,总令人开怀而笑,由滑稽而来的审美快乐,在美学上被称为“喜”(区别于由美而生的乐感和由悲而来的痛感)。而滑稽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喜剧型艺术。滑稽元素被称为喜剧元素,专门令人发笑。
滑稽让令人不快的丑转变成为令人快乐的喜感之笑,其要义在于,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伦”与“类”都是正常(具有历史尺度和理性尺度),而“不伦”是低于正常之伦序,“不类”是低于正常之类型。文化在历史中建构起正常尺度时,同时就产生了正常的正方向榜样即理想性的美和负方向的低于正常的丑。这些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性的体现。夸张的功能,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面对被夸张了的滑稽之丑,使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和理想。
滑稽之喜充斥于文化的方方面面。
首先有两个相互补充的方面尤为重要:一是知道正常但不由自主地跌进了偏离。法国美学家柏格森讲了大量这类的事例。如,一个身体健壮灵活的成人在街上不小心跌了一跤。成人是不该跌跤的,跌跤者本人也知道这一点。但因不留神不由自主地跌倒了,这造成了成人实体和小孩行为的不伦不类组合,引出笑声。二是知道何谓正常,何谓偏离,但通过偏离正常,把文化之正常对自然本性压抑而造成的紧张心理释放出来,从而让人在自嘲中保持心理的健康。这主要来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理论,他认为,笑是一种心理紧张的释放。在文化正常规范的压抑中,人常常处于心理紧张状况,而不少的有意或无意的偏离(如笑话、笔误、隐喻等)正是人释放自己紧张心理的方式。在这样的偏离中,人一方面从理性认同的强制性中暂时逃离出来,有一种由之而生的轻松感;另一方面又知道这一释放紧张的偏离还是属于偏离,有了一种自嘲感,而自己能够自嘲,又是自己优越性的体现。正是在这一复杂的心理转换中,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这两个方面的偏离内容复杂,都是以喜感之笑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其次是知道自己低于正常,但自己由于无奈的原因,又不能离开这一偏离,于是用一个正常的假象来掩盖偏离,这就成了最正牌的滑稽。如,某人遇上一个街霸,要打他,街霸说:你敢打?你敢打我就敢跑!明明怕了,却用英雄口气来掩盖内心害怕。
最后是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实际已经偏离了正常尺度。这尤其体现在文化的急剧变化和跨文化的交流中,如生活在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曾举例,一个来自西方文化圈以外的人看见啤酒泡从瓶中冒出来,说:我不奇怪它怎么冒出来的,我只奇怪它是怎么被装进去的。普遍具有啤酒常识的西方人带着正常的思路听下去,突然遇到了低于正常逻辑的话,人们于是开怀大笑。在一个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这类的喜感让外来者在笑声中迅速受到主体文化的软性规训和审美教化。
滑稽总是表现为不伦不类的组合,因此,不伦不类的组合导致人们用其美学规律去创造喜剧型艺术以教化社会,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滑稽是无害的,这无害本身就显示了主体的自信与强大,只有把对象看成低于主体,人才会笑——在笑中,内蕴了文化正常的规范力量,人解脱了社会的压力,增强了自己在压力下的信心。
(选自《美学和文化视野中的“丑”》)
阅读训练:
1、下列关于“丑”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丑使人不快和让人生憾,但能给人带来快乐,令人在开怀大笑中,体会到丑的美学价值。
B、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从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
C、被夸张了的丑,使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
D、丑被夸张,使其偏离正常,尽管具备了审美价值,但从社会伦理角度看,是有悖于道德的。
2、对“滑稽总是表现为不伦不类的组合”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伦”与“类”都是正常,而“不伦”是低于正常之伦序,“不类”是低于正常之类型。
B、滑稽就是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性的体现。
C、低于正常,又因无奈,不能离开偏离,于是用一个正常的假象来掩盖偏离。
D、文化的急剧变化和跨文化的交流时,人们意识不到自己的偏离而实际已经偏离了正常尺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夸张可以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标准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
B.丑让人发笑的原因可以是自我解嘲,被笑者身份错位、文化错位,也不排除对弱者的取笑。
C.滑稽无害,需要把对象看成低于主体,但体现文化正常的规范力量,增强了自己在压力下的信心。
D.自嘲其实就是为了释放文化之正常对人自然本性压抑而造成的紧张心理,而进行有意地偏离。
答案:
1、D 2、A 3、B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