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伶①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②,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③,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乎!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选自(侯方域《马伶传》)
[注]①伶,戏剧演员。②肆,指戏台。③引:发声。刻,刻画,指歌唱。商、羽,都是古代五声之一,此处指曲调。
阅读训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叫伶人、伶官、优伶。马伶就是一个姓马的伶人。
B、金陵是六朝古都南京的别称。除金陵外,南京还有“建康”“建邺”“石头城”等别称。C、肆,即市肆、店铺,此处指的是瓦肆。瓦肆是随着宋代农业和商业的繁荣而兴起的一种游乐、商业集散场所。
D、商、羽是中国古代五音中的商声和羽声,此处泛指曲调,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兴化部、华林部同演《鸣凤记》,当演到一半时,双方的演唱不分伯仲,但当演到两相国争论是否收复河套时,华林部的李伶则更胜兴化部的马伶。
B、三年之后,马伶代表兴化部与华林部一起再演《鸣凤记》,马伶再次扮相国严嵩登台演出后,李伶甘拜下风,兴化部的名声于是盖过华林部。
C、马伶好胜、自强,为了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屈身做严相国的奴仆,只为观察言行举止,体会其思想感情。
D、文章虽是人物传记,但并未历叙其生平,而是集中笔墨叙述两次马伶会演,刻画人物形象,简繁得当,颇有章法。
4.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兴化于东肆 列:安排
B.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 贾:商人
C.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凌:超过
D.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 过:经过
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从侧面表现李伶的演技高于马伶的一组是 ( )
①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②坐客乃西顾而叹
③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④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
⑤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⑥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
A.①⑤⑥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伶和李伶都是当时著名的戏剧演员,他们分属华林部和兴化部。在扮演严嵩这一角色上,李伶的演技要略胜马伶一筹。
B.因技不如人,马伶在演出尚未结束的情况下竟然不辞而别,去寻找提高演技的途径。
C.将近三年的苦心学艺,马伶的演技突飞猛进,当他再次与华林部同场竞技时,他扮演的严嵩这一角色惟妙惟肖,让对手输得心悦诚服。
D.马伶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潜心观察,用心揣摩,才能使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4分)
(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3分)
(3)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4分)
(4)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