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咨,字文楚,东郡燕人也。父畅,为博士。咨少孤,有孝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延熹元年,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灵帝初,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病去。太尉杨赐特辟,使饰巾出入,请与讲议。举高第,累迁敦煌太守。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谢曰:“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妻子物余,一无所请。盗皆惭叹,跪而辞曰:“所犯无状(礼貌),干暴贤者。”言毕奔,咨追以物与之,不及。由此益知名。征拜议郎,辞疾不到,诏书切让,州郡以礼发遣,前后再三,不得已应召。复拜东海相。之官,道经荥阳,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谓主薄曰:“赵君名重,今过界不见,必为天下笑!”即弃印绶,追至东海。谒咨毕,辞归家。其为时人所贵若此。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视事三年,以疾自乞,征拜议郎。抗疾京师,将终,告其故吏朱诋、萧建等,使薄殓素棺,籍以黄壤,欲令速朽,早归后土,不听子孙改之。朱祗、萧建送丧到家,子胤不忍父体与土并合,欲更改殡,祗、建譬(说明)以顾命,于是奉行,时称咨明达。 (节选自《后汉书·赵咨传》)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暴:凌犯,侵扰
B.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置:添置,置办
C.之官,道经荥阳 道:取道
D.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次:旁边
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赵咨“有孝行”的一组是( )
①大司农陈奇举咨至孝有道,仍迁博士。 ②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 ③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 ④老母八十,疾病须养,居贫,朝夕无储,乞少置衣粮。 ⑤迎路谒候,咨不为留。 ⑥告其故吏朱祗、萧建等,薄殓素棺。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咨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孝行,因而州郡都推举他为孝廉。尽管他不愿接受如举,但后来又经陈奇举荐,还是出来做官了,并且不断升迁。
B.赵咨在强盗打劫时,怕母亲受到惊吓,先到门口迎盗,表现了他的“孝”;他做过官,可家里非常清贫,又表现了他的“廉”。
C.赵咨上任东海相经过荥阳时,不因为曹暠效法自己孝廉而停留。曹暠感到很惭愧,竟然抛弃印绶,追至东海,拜见赵咨之后辞官归家。
D.赵咨因病免职,回家率子孙种田,用自己的德行让强盗惭愧,几次推让官府授职,所以越发朝廷推重。
4.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以病免还,躬率子孙耕农为养。(3分) (2) 言毕奔,咨追以物与之,不及。(4分)
(3)其为时人所贵若此。(3分)
答案:
1、B(“置”应为“留下”)
2、A(③表明“安于劳作”,⑤表明“不惊动所过之地”,⑥表明“俭朴”)
3、C(理解错误。“咨之故孝廉也”不是说曹暠效法赵咨孝廉,而是说曹暠是赵咨过去任敦煌太守时推荐的孝廉)
4、(1)赵咨因病被免职还乡,亲自带领子孙们耕田来养家糊口。(“以”“病”各1分)(3分)
(2)强盗们说完就跑了,赵咨追出门,把东西送给他们,没有赶上。(“以”“与”“及”各1分,句意1 分)(4分)
(3)赵咨被当时的人尊重到了如此地步。(句式1分,句意2分)(3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