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集锦 >> 小学试题 | 初中试题 | 高中试题 | 专项练习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试题集锦 >> 专项练习 >> 阅读文章

阿房宫赋(节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6-05-27 查看次数:914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栏横槛(门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B、戍卒叫(叫喊),函谷举
C、族(灭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则递(传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之”和“而”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中的两个“之”相同,②句中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中的两个“之”不同,②句中的两个“而”不同。
C、①句中的两个“之”相同,②句中的两个“而”相同。
D、①句中的两个“之”不同,②句中的两个“而”相同。
3、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相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4、把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分)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3分)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分)

答案:
1、A(槛:栏杆。)
2、B(①中两个“之”分别是代词和助词,分别是“珍宝”和“的”;②中的“而”分别表示转折和顺承关系。)
3、C(作者对秦的灭亡并未寄予一定的同情。)
4、(1)灭亡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2)如果他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万世,使他们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们)呢?(3)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叹,而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来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样会让更后来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舟中对月---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溪上遇雨(二)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朝中措(次韵同官约瞻叔兄及杨仲博约赏郡圃
·华下---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其一)----诗词鉴
·除夜寄弟妹---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九日和韩魏公----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诗词鉴赏专项
·江行寄远---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浣溪沙•洞庭 ----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古从军行---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落梅---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诗词鉴赏专项
·徐孺子祠堂-----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诗词鉴
阅读排行  
·画夜诗雨---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
·家有斑鸠----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农民工--一个英雄的群
·背楼的父亲----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锄柄上的眼睛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悠长的铃声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徐坚---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麦黄黄 杏黄黄
·“衣食足”应“知书趣”--现代文阅读训练
·心境防割---现代文阅读训练
·被时间决定的讲述--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坚守的胡杨----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致吾女---现代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为了尊重,不谢幕----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