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迫近
B、夫子哂之 哂:笑
C、鼓瑟希 鼓:弹奏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陈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B、①加之以师旅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愿为小相焉 ②非曰能之,愿学焉
D、①亦各言其志也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侍坐:陪侍长者闲坐
B、因之以饥馑 饥馑:五谷不熟为饥,蔬菜不熟为馑,这里指荒年
C、冠者五六人 冠者:这里指戴帽子的人
D、夫子喟然叹曰 喟然:长叹的样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喟然而叹”表明孔子对曾皙的志向并不十分满意。
B、这段文字反映了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C、这段文字中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胸襟开阔的印象,可见孔子确实是一位高明的老师。
D、这段文字通过孔子和四位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志趣、性格,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态度。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居则曰:‘不吾知也!
(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答案:
1、D(撰:善言)
2、D(前“其”,代词,自己的;后“其”代词,他们)
3、C(应是指成年人)
4、A( “喟然而叹”正是表明对曾皙志趣的赞叹。)
5、(1)因为我的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不要认为我大就不畅所欲言。(2)你们平时说:“没有人了解我呀。”(3)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要等待着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实施了。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