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曰:“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岂可以一世之存亡,必从足下从容之适?”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 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好养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 。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年十三,尝谒周凯 谒:拜见。
B.访之,乃羲之也 访:拜访。
C.羲之辄开仓赈贷 辄:立即,就。
D.固求市之 市: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C.乃遗羲之书曰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D.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思垂空文以自见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组是
①及长,辩赡(说话有条理),以骨鲠称 ②辄开仓赈贷 ③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④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⑤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 ⑥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东晋名相王导的小儿子,从小就有很好的声誉,其书法为古今之冠,人们称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B.太尉郗鉴挑选女婿,王氏诸少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显得十分矜持,只有王羲之坦腹于东床,被太尉选中,这就是“坦腹东床”的由来。
C.王羲之有美好的名声之后,朝廷公卿都愿召他做官,他都不去。在扬州刺史殷浩的劝说下,他才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而又被人称为王右军。
D.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早有隐居的想法,尝作《兰亭集序》来表明这一志向;他又喜欢鹅,曾替一道士写了《道德经》来换取他的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2)遂以女妻之。
(3)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 阴之兰亭。
答案:
1、B(访:询问,探访。)
2、A(第一个“于”介词,向;第二个“于”介词,比。B、连词,表转折;C、副词,于是;D、连词,表目的。)
3、A(①有才能;④是想法;⑤志同的人相聚)
4、A(“上王导的小儿子”不当,原文为“从子”,“从小就有很好的声誉”也不恰当,原文是“幼讷于言,人未奇之”。)
5、(1)年幼时不善于说话,人们都不认为他(才能)出众。(2)于是就把女儿嫁给他做妻子。(3)曾经和志趣相同的人在会稽山北的兰亭安闲相聚。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