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聪:聪明。
B.犹离忧也 离:通“罹”遭遇。
C.其文约,其辞微 微:简约。
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2.对下列句子中“其”和“以”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以事其君 ②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③以刺世事 ④以浮游尘埃之外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对“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中“此志”指代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
C.举类迩而见义远 D.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当时朝廷邪曲不正的人危害公平无私的人,端方正派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深思,写下了《离骚》。
B.屈原在楚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古的齐桓王,称述中古的商汤、周武王,目的是表现自己追慕古贤,志洁行廉。
C.屈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这些都表现在《离骚》中,志洁行廉是“文约”“辞微”的思想基础。
D.屈原正道直行却遭小人离间,处境因危,怨恨遂生,这是屈原写《离骚》的内在原因。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答案:
1、B(A聪:明;C微:含蓄;D滓:污黑,污染。)
2、D(“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意义不同,①指代他的②文章的:“以”都是连词③表目的④从而,表结果。)
3、D( “此志”即高洁的志向。)
4、B(称道先贤目的是来讽刺楚国当时政局缺少明主。)
5、(1)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困倦、疲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2)他的文辞表达的虽是平常的事物,但含义却很重大;列举的事例虽近在眼前,但表达的意思却极为深刻。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