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巍
①年轻人渐渐远离村庄,村庄老了,祖父也老了,那皱纹就像村口的那副石磨盘。石磨仍旧在村庄,但我们带着村庄的嘱托背井离乡。石磨,却如一枚村庄的图章,深深地印刻在了我们的心里。
②很多年前的爷爷还很健壮,光着臂膀,轮圆了胳膊,一圈圈的推着那副磨盘,细细的玉米面就从每一个垄沟里纷飞而出,等到爷爷磨好了面,一手提着面,一手抱起我回家,爷爷偶尔会用那扎人的胡子蹭我的脸,痒得我直抓祖父的头发。回到家,奶奶筛面开始做饭。我在爷爷的怀里小睡一会儿之后,就闻到了沁人心脾的饭香,自家的玉米,自己磨的玉米面。爷爷抱着我,一口口的喂我吃饭,奶奶蒸出的热气腾腾的玉米饭是我童年记忆中的佳肴。
③石磨不仅用来磨面,乡下人还用来磨豆腐,石磨磨出的豆腐鲜嫩清香,口感纯正,虽然有了电磨,不用人力推磨了。爷爷仍旧会隔三差五地去村口磨玉米,磨黄豆,每次我回家爷爷都会亲自给我磨豆腐做我做喜欢吃的石磨豆腐。暑假的时候回去看望爷爷,他推磨的力量已大不如以前了,推几圈就大汗淋漓了,石磨仍旧是那一轮石磨,我已然长大,但爷爷却老了。
④有爷爷奶奶的故乡,不管我们多大,永远有我们心中的童年。奶奶把石磨豆腐切成薄片用香油煎成两面金黄,撒上少许的盐,放上细细的葱花,一盘地道的石磨豆腐就上桌了。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奶奶做的豆腐,爷爷和奶奶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皱纹。“推磨,拐磨,推得粑粑圆不过”这童瑶还依稀回荡在耳畔,但石磨早已经成为了村里的一个摆设。
⑤童年的时候,每到农闲的时候,村口的石磨就从来不会停歇,村里的女人们总有磨不完的面,磨细的五谷杂粮,人吃,畜生也吃,而今,石磨老了,年轻人也走出了村庄,石磨终于歇息了。早已不规整的磨齿,遗留着先辈的纹路,缺口的磨斗里,咀嚼了几代人的生活。石磨一直在与时间赛跑,一粒粒五谷杂粮被感化成生活,日子就在一圈圈的转动中悄然流逝,青石的磨架虽已失去当年的容颜,两块青石仍旧紧紧咬合在一起。
⑥石磨属于乡村,乡下有它喜欢的稻穗和麦香。久居城市里,吃着超市里的那些“精粮”,但时时会怀念起童年里那些吃粗粮的日子。石磨守候的村庄,宁静祥和,虽然我们远离故乡,但村庄里的石磨,就像一枚图章,深深地印刻着浓浓的乡情伴随着胎记一般的味道。
(选自《三晋都市报》)
阅读训练:
1、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2、作者由石磨想到了童年的哪些美好记忆?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
3、第⑤段中,作者写故乡的石磨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4、结合文章,探究本文以“石磨,村庄的图章”为题有什么好处?(6分)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