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暖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备
B.赵王让李牧 让:指使
C.王必用臣 必:一定要
D.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项(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③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④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⑤牧杜门不出 ⑥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牧对待匈奴进犯的态度是防守不战,并“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原因是他明白攻打匈奴时机尚未成熟,不能够作无谓的牺牲,另一方面是为了消磨匈奴的斗志。
B.“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以及“赵王乃使赵某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这些事例充分表现了李牧坚持固执的一面。
C.李牧复职后,依照王令施行严守政策。匈奴仍认为他是胆怯,后他一战大败匈奴,使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的边境的城池。
D.李牧不仅能守,而且善战。大战匈奴,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准备措施,以充实强化自己,引诱麻痹敌人,最后战术得当,击败了入侵者。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B.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起:起来
C.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委:丢弃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暗中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臣如前,乃敢奉令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
B.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C.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D.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 君王能与共分天下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牧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
①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②匈奴每来,出战
③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④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⑤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⑥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牧驻守雁门,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并不急于出战,致使匈奴及赵国边防兵认为他胆小怕事。
B.李牧不肯迎战匈奴,赵王不满,让别的将领取代他,匈奴来犯,伤亡损失很多。赵王再请李牧出山,李牧觉得这个决定太急促,闭门不出。
C.李牧到任后,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当匈奴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时,李牧巧妙部署,大败匈奴。
D.赵王迁七年,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施行反间计,赵王派人逮捕了李牧并杀害了他。秦国乘势攻打赵国并灭之。
8.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分)
(2)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5分) (《垓下之战》)
(3)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6分)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