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选自《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版)
阅读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计:账册
B.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D.世之都三公位 都:处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B. 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悦亲戚之情话
C. 亲亲而仁民 D. 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怀帝阍而不见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4分)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4分)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熟悉
B.嫁娶凶葬皆有赡 赡:供给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D.彰君之赐乎 彰:使……显著
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作者“高其义”的一组是(3分)
①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②沛然有余而无穷③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④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⑤是皆公之罪人也⑥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田对族人的日食岁衣、婚丧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门别类的养济之法,体现出范文正公设置义田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对设置义田早有此志,贵显后方得以施行,他去世后,子孙们能够承其志把义田办下去,仁义之行得到发扬光大。
C.文章第四段写大小官吏多据高位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反衬出范文正公自奉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D.范文正公虽身居高位,却以禄赐之入置义田千亩养济群族,实践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2)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
(3)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