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邮票,那是初一时候的事情了。偶尔一次去办公室,看到英语老师正在翻开一个大册子,硬封面,花花绿绿的,似乎是相册。不过老师却用放大镜在仔细地看。这让杨略觉得奇怪。
这好像是警匪片里的场景:警察从现场照片中,用放大镜查看案件的蛛丝马迹。
杨略一时来了兴趣,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从老师的肩膀后面偷偷地看。原来是各色各样的邮票,色彩斑斓,很是好看。
"张老师!"杨略出其不意地喊了一声。
张老师吓了一跳,手中的邮册差点掉到地上。他猛然回头,一脸愠色,一看是杨略,怒气消了,只是骂了一句:"干什么,小鬼头。"伸手慈爱地抚摸他的头。
当时杨略英语成绩很好,常常得到张老师的赞扬,因此两个人关系很好,平时都是无拘无束的。
"张老师,你怎么有这么多邮票?寄信吗?"
"傻孩子,这叫集邮,和人家收集字画是一样的。你看,这套三国演义邮票,一共四枚,'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还有'煮酒论英雄',设计得多漂亮,不仅有收藏价值,还能陶冶情操,增长古典文学知识呢。还有这些是纪念邮票,通过它们,你能够知道伟人的生平肖像,哪年召开了什么运动会……多有意思……"
杨略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渐渐为邮票所吸引,手中托着邮集,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张老师看他来了兴趣,临走时就送了他一套三国演义邮票,并笑着说:"这套邮票给你做种子,愿你很快拥有自己的邮集。"
杨略欢天喜地,一迭感谢,回家以后的事情,在信中也都写到了。
往事历历在目,杨略沉浸于当中,突然心里一动,莫非这个"倪甫清"就是张老师?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自己喜欢过集邮?况且信中还谈到英语的学习呢,这会不会是他三句不离本行,无意中透露了消息呢?
仔细想起来,自从杨略的成绩逐渐下降以后,他就很少去找张老师了,主要是觉得惭愧。平时在路上远远看到,他能躲则躲;没办法碰到了,也只是打个招呼就匆匆走开。而他分明能看到张老师眼中流露出来的遗憾和关怀。
或许真的是他吧,平时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他就用这种方式来关心自己的成长。杨略心里一阵感激。
晚上爸爸也在家,并且亲自下厨。妈妈给他当下手,里里外外地穿梭,不多时就摆了一桌的山山水水。在他们家,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吃饭,又如此笑脸盈盈,和和美美,其实是挺难得的。
爸爸开的是一家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用爸爸自己的话说,他们公司就是企业的医生,哪家企业生病了,比如运营不善,资金周转不灵,就得请他们去诊断。不过妈妈戏称他们是乡村郎中,时常是摇个铃铛,东村西村的晃荡,混到后来有了点名气,别人生病只需一个电话,他们还得随叫随到,哪里有正规医生那么气派,只要坐镇医院,病人自然慕名而来。
妈妈说的虽是笑话,但还是挺有道理的。这不,爸爸的公司刚和一家酒类公司洽谈好业务,准备过几天就远赴甘肃,真的是随叫随到呢。爸爸不能常常在家陪伴妻儿,心里也是愧疚的,所以今天下厨,算是一种报偿。
杨略学过地理学,知道那块地方临近沙漠,气候干燥,风沙漫天,早晚温差很大。爸爸在温润的江南住惯了,突然到那里去,肯定很不习惯,而工作的辛劳就更不用说了。
在餐桌上,杨略看着爸爸。他很少这样注视爸爸,今天仔细一看,心里顿时感到心酸。爸爸这几年来工作繁忙,东奔西走,外表变化挺大。脸上的皱纹日益明显,笑起来脸颊上有深深的刻痕。眼睛下面凸出眼袋,还略略有黑眼圈,这显然是熬夜所致;头发虽然还是黑的,看上去却少了光泽,不像以前那样发亮;握着筷子的手也是青筋突出,盘根错节。
爸爸是为事业为家庭走南闯北,才劳累成这样的,而自己偏偏又不争气,平时花销那么大还觉得不满意……杨略看着爸爸,眼眶里湿湿的,有很多话想和他说,却又堵在喉咙里说不出来。他太不习惯于向爸爸表露感情。
这时爸爸偶尔看了他一眼,他赶紧低下头,往嘴巴里划饭,有眼泪扑簌地落进碗中。
晚饭后他找了个借口出去散步,顺便去信箱里取了那封白色的信,在花园里借着路灯看信。灯柱上缠绕着紫藤,枝繁叶茂,还挂着累累的豆荚,灯光也带着浅浅的绿色。
这次的信很薄,打开一看只有两页:
杨略:
见字如面。
最近我的工作确实挺忙的,每天抽空给你写一段信,写完时已经是30日晚上。为了确保1号能让你看到我的信,下面的训练题是今天早上醒来时整理的。我又急着上班,所以活儿肯定比较粗糙,但是我相信,你只要认真地做,这些题目对于巩固还是会有升华的作用的。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