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奎 黄霖
“态 .也称“态度 .从字形构成来看.它是人物心灵触动而成的表象.其本义是指可感可触的人物外表之“状 与其蕴含的内心之“意 的有机结合.在先秦典籍中.“态 已被广泛运用.后来.“态 这一概念从被广泛地用来描述人物生存状态的重要范畴上升为哲学范畴.用来指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存在状态及其给人的视觉影像.在原始思维以及隐喻思维的作用下.它不仅可以指人.而且还可以指物,不仅指花鸟虫鱼等生物.而且还指山水土石等非生物.其用法之灵活与用场之广泛类似哲学意义上的“形 与“神 .后来.“态 的这种哲学意义也渗透到诗画创作与评论中.
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态 似乎以其“牢笼百态 “千姿百态 之势包罗万象.且难以追根溯源.而作为一个美学范畴以及写人理论范畴.“态 的头绪还是可以梳理的.它虽然经常被转喻性地用来评价书法或绘画的笔势.但它最初毕竟还是更多地被直接用来评论文学艺术写人所达到的活灵活现的境界.在古代画论中.我们随处可见“有态 “得态 “富态 等评语.
影响所及.在小说戏曲批评中.“态 “有态 “尽态 之类的话语随处可见.并且表述更加灵活.唐人已经多用“态 来评赏人物风神情态.在后来的戏剧评点中.“有态 等术语就大大地派上了用场.在古代小说评点中.“态 的使用率也较高.在小说戏曲的写人评点中.“态 往往被用来评价人物描写所达到的“活现 或“活画 的效果.
由此看来.本义为人物容貌.姿势.情状的“态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常常被用来评论写人效果或写人境界.所谓“得态 .就是指艺术家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使笔下的人物在一定的情境中“活 起来.从而创造出一个个有生命的艺术形象.而所谓“有态 .就是指文学艺术所创造的以人物为主的艺术形象达到了“活 的境界.
就存在方式而言.“态 似乎指实质的“形 .而又若近乎空灵的“神 ,它兼容了“形 与“神 .而又超越“形 与“神 .具有“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 的特征.
当然.在具体运用中.“态 的侧重不同.如“形态 “体态 “容态 “姿态 “声态 等近乎“形 的层面.而“神态 “情态 “意态 “风态 等则与“神 相靠近.带有“无形 性.即使近乎“形 层面的“体态 “容态 .也并非是具象化的.中国古代小说为了传达“态 这一难以捕捉的造像.多用“以物喻人 的虚拟手法来描摹.
长期以来.在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形 “神 等文论范畴的遮蔽下.尽管“态 这一写人论范畴拥有得心应手的应用优势和意蕴丰富的阐释空间.但仍不免处于边缘地位.在具体使用上.尽管历代评论家常用“态 字来对绘画以及小说.戏曲加以品评.但往往只是点到为止.很少加以阐发.像李渔那样能够注意在理论上加以总结.分析.提高的理论家毕竟为数不多. (节选自.2007年23期)
阅读训练:
1.下列对“态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态也可以称为“态度 .从字形构成看.它是人们心灵触动而成的表象.很难追根溯源.
B.“态的本义是指人物外表和蕴含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的有机结合.即“状 和“意 的结合.
C.“态作为哲学范畴.在先秦典籍中已被广泛地运用.后来运用范围逐步扩大.似乎包罗万象.
D.“态可以表现的事物很多.除了人外.还可以指物,除了指生物.还可以指非生物.
2.下列对“在小说戏曲的写人评点中.`态’往往被用来评价人物描写所达到的`活现’或`活画’的效果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在古代小说.戏曲的评点中.评论者往往用“态 这个词语赞美作者描写人物的灵巧和真实.
B.“态可以用来评论文学中写人的内容.体现写人达到的活灵活现的境界.表现对作者的赞美.
C.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使自己塑造的人物在具体的环境中“活 起来.这就是“得态 .
D.评论家往往用“态 字深刻分析小说.戏曲等艺术作品在写人效果或写人境界上的特点.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态 作为对艺术的评判标准.开始是用来评价书法.绘画的.后来延伸到其他艺术门类.
B.古代画论常用“得态 “富态 “有态 等评语来专门描述绘画人物的容貌.姿态.情状.
C.中国古代小说多用虚拟手法来传达“态 .“以物喻人 .表现不同的侧重点.
D.“态 作为一个写人论范畴.用虚拟的手法描摹事物.有着意蕴丰富的阐释空间.应用也很得心应手.
4、下列关于“态”和“形神”的对比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态”和“形神”在使用的灵活度和广泛性方面有着很大的相似性。B、在具体的运用中,“态”和“形神”的侧重不同,人的外部特征近乎“形”,内在气质近乎“神”。
C、从存在方式上看,“态”和“形神”有着广泛的联系,“态”兼容并超越了“形神”的范畴。
D、长期以来,“形神”在文论范畴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态”处于边缘地位,没有被评论家很好地运用。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