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过往岁月的记忆也许是一棵树,它就站在那里,站在暮色笼罩的大地上,离你不远。树的轮廓向你显现出来,但你看不见它的叶子,每一片叶子。有时候这叶子会自动飘到你的手上来,你才会发现那一整棵记忆之树的存在。
②我读小学四年级那年的冬天,母亲让我去给班主任送一筐葡萄。当时我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但我特别调皮捣蛋,并不受班主任的喜爱。老师喜欢的是那种文文静静、学习好又听话的孩子,我即便聪明伶俐、学习又好,但因为调皮捣蛋,就不受宠爱。在小学时代,三年级以后,好学生可以加入红小兵组织——当时还不叫少先队,就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我总是不能加入红小兵,而我偏偏又特别想加入红小兵。于是,我母亲让我在快过年的时候去给班主任送一筐葡萄。
③那天我右手提着一筐葡萄,踩着吱吱作响的积雪,向老师家走去。我的班主任是一个戴着眼镜、看上去特别严厉的女老师,平时我们都有些怕她,我当时的思想斗争十分激烈,我在想到底该不该把葡萄给老师送去。我为什么要给她送葡萄呢?她并不喜欢我,一直认为我还不具备加入红小兵的资格,连很笨但很听话的女生都加入了,我为什么要向她去讨好和投降呢?
④我大脑中两种声音在激烈地斗争着。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我这一天成功地把葡萄送了出去,那么我也许就将获得老师的宠爱,很快就能加入红小兵组织了。另一种声音认为:如果我把葡萄送给了老师,等于从尊严上已先矮了一截,我是向老师送了礼才加入红小兵的,这于我的自尊心是受不了的。而且,万一老师收了葡萄最终又不让我加入红小兵呢?这也是一种可能,是那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可能,这样我一定会更加生气,甚至自己也瞧不起自己。
⑤十岁的我在那年冬天,大脑中进行着十分激烈的斗争,从而使我感觉到去给老师送葡萄的路程显得无比漫长。我想我从来也没有走过那么漫长的路了,而那一筐葡萄也显得越来越沉重,把我的身子整个儿拉向一边。那年冬天特别冷,到处都结了冰,我必须小心翼翼地走过那些很滑的地方。后来,已经可以看到老师住的房子时,我站住了。我想了一会儿,决定还是不送了。
⑥我躲到校园里一幢房子后边的雪堆旁,决定自己把这筐葡萄吃掉。我足足吃了半个小时,吃得实在太多,太撑了,但也只把筐里的葡萄吃掉了一层,然后,我把剩下的埋进了雪堆。
⑦我把一大筐葡萄埋入雪中之后,内心突然之间涌起了一丝喜悦,因为我没有向某种东西屈服,我战胜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尊心,因为我无法面对自己向老师送礼以求得额外好处而自尊心受伤的现实。是的,当我把那一筐葡萄埋入雪堆之后,我一下子轻松了。这是十岁的我生平第一次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然后,我愉快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⑧回到家中,母亲问我把葡萄送给班主任了没有,我说送到了。她又问,你们老师说了些什么?我说她没说什么,只是挺高兴的。母亲说,你明年就可以加入红小兵了。
⑨第二个学期我仍旧没能加入红小兵,因为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有成见,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五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换了,新来的老师非常喜欢我,而且常常在班上朗读我写的作文。不久,我就加入了已改名为“少先队”的组织,还当上了小队长。但在我心中,始终有一个小小的情结,那就是:我有些恨不让我加入红小兵的那位老师。
⑩有一年我回新疆探亲,一个人踩着积雪重返小学校园,我在那里转悠了很久,想看看我的小学有了多大变化。突然,我看见了我曾经的班主任,她已头发花白、步履蹒跚了。她从我身边走过,并没有认出我来,我想她永远也不会知道我是谁。看着她远去的影子,我才发现,自己早已不再恨她。而且,我对她的恨,她永远不会知道。那是只属于一个十岁孩子的内心风暴。
阅读训练:
1、 用线画出文中“我”拿上葡萄后心理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并说出这样描写的作用。
2、 第⑤段中写“我”送葡萄的路很漫长,一筐葡萄越来越沉重,沉重得把整个身子拉向一边。这是为什么?
3、 第⑦段中说“我没有向某种东西屈服,我战胜了自己,也保全了自尊心”,“某种东西”是指什么?
4、 第⑨段中说“我有些恨不让我加入红小兵的那位老师”,而在第⑩段,成年后来新疆探亲,在校园中看到“我”曾经的班主任时,“我才发现,自己早已悄再恨她”。前后矛盾吗?为什么?
5、 文题是“叛逆的葡萄”,文中是怎样体现“葡萄”的“叛逆”的?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