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余华的《活着》,我只是关注到了这部作品的艺术手法,只是沉浸在它的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可是,当再次细细品味,我发觉其中的深刻含义似乎被我遗忘。而那深刻内涵,正是蕴藏在主人公福贵的一生中。
透过纸张,思想再次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福贵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优越的环境纵容了他的不良的品格。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游手好闲,终日放浪在青楼与赌场,这注定了福贵的悲剧。福贵一生的悲剧由此展开。他败光了家产,不再是地主,而父亲又恰逢此时去世。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福贵突然之间由社会顶层跌落。我想,这样的打击,对于一个从小锦衣玉食的人来说,或许是致命的。很多人就此会选择死亡,但福贵活了下来。
此后,福贵还经历了许许多多挫折:被抓去当兵、女儿失声、母亲去世……似乎世界一片漆黑。许多人或许也无法承受,选择与这世界诀别,但福贵仍然活了下来。
总算见到了一丝曙光,生活也总算相对安定,每个人都以为日子会越过越好时,一幕幕悲剧却正要上演。当家人一个接一个地意外离去,而福贵自己却无能为力时,那种感觉该是多么糟糕。或许很多人会放弃自我,但福贵没有。
至此,全书的悲剧已经结束,福贵此时也已是桑榆晚景了,他向别人诉说,但却没有悔恨与怨怼。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经历了类似的悲剧,最终变得神志混乱。这固然有时代的关系,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个体的差异。同样是悲惨的人生,同样是活着,祥林嫂活成了悲剧,而福贵不悲不喜,努力生活,最后还买上了黄牛犁地。
我想,这大概是一种精神,一种品格吧。这是在经历诸多苦痛后的思考,是拔云见日的崇高,更是一种彻底的参悟,难怪书中结尾写道:“晚年做和尚”。
如今,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承受不住生活的重担和人生的打击,经不住风吹浪打。许多人在伤痛之后郁郁终生,甚至有些人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凡此种种,都是生活的弱者,他们没有真正地审视人生,便匆匆放弃了自己。
所以,像福贵一样活着吧,不要被现实击垮,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要相信,诸多不如意,尽是过归烟云,人生并非全是悲剧,苦难过后的咬紧牙关,必然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