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专区 >> 文学常识 | 节日由来 | 神话传说 | 历史人物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资料专区 >> 文学常识 >> 阅读文章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0-02-21 查看次数:1766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82岁。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吴承恩像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
  他除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移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8年。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忠于自己的妻室。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糊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吴承恩还写过一部短篇小说集《禹鼎志》和许多诗文。前者现已失传,只能看到一篇自序;后者则严重散失,只有一小部分由他的晚辈编为《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包括诗1卷,散文3卷,卷末附小诗38首。现代学者据此整理出版了《吴承恩诗文集》。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下一篇:冯骥才
相关文章
·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诗人--海子 2010-03-26 14:34:49
·“诗鬼”李贺 2010-02-24 13:45:10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指哪几位诗人? 2010-02-24 13:40:39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2010-02-02 11:26:13
·王应麟 2010-01-31 17:28:28
·安徒生 2010-01-31 17:25:16
·罗贯中 2010-01-28 21:18:37
·朱自清 2010-02-23 12:16:52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什么是双关呢?
·古语中的年龄段
·文章中的抒情方式之间接抒情
·文章中的抒情方式之直接抒情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宋代诗人--陈与义
·陶渊明
·“彭城才子”刘孝绰
·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作品
·美国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汗青”一词的来源
·知音的来源
·苏门四学士及其他
·和四有关的知识
阅读排行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文章中的抒情方式之间接抒情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作品
·杜审言
·美国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宋代诗人--陈与义
·罗贯中
·“诗仙”“诗圣”“诗佛”“诗鬼”指哪几位
·“彭城才子”刘孝绰
·“汗青”一词的来源
·和四有关的知识
·边塞诗人--岑参
·文章中的抒情方式之直接抒情
·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