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阅读训练: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
1、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或答“以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这一句作答案是“答非所问”!)。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渐“渐向瞑”时;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退一直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以时间为线索的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私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上一层。(打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可)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解析】两道题目都比较简单,考查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现的情感倾向的能力。
【点睛】“古诗词鉴赏”是每年必出的经典题目,在中华文化弘扬全世界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人是诗意的民族,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继承和发扬这一笔优秀的文化遗产。何况古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提高鉴赏古诗词的水平,就必须经常诵读、涵泳,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相关知识,要真正进入古诗词的意境中去,而不是小学生、初中生的泛泛而读。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