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种按照出身决定未来的制度,在现代的高考制度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许多寒门学子经过数年苦读,借助高考能够鲤跃龙门,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且部分人会因此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但任何事情都应从两个方面去看,成功者并不仅仅因高考而成功,高考之外的天地也极为宽广。
尽人皆知的民间歌手“大衣哥”朱之文,流浪歌手组成的音乐组合----旭日阳刚,世界十大鬼才音乐人周杰伦,中国作家、导演、职业赛车手韩寒,……
纵观古代科举史,有很多才子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却名垂千古。
古有从乞丐到帝王的朱元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蒲松龄,虽不及第,最终以《聊斋志异》流传千古;厌恶八股,不喜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曹雪芹,最终以《红楼梦》名载史册;“诗仙”李白也是没有考中科举,但他的诗可以说贯绝古今,无人能与其比豪放,他即使没有考中科举也仍然做过官,也曾深得皇帝的赏识;“诗史”杜甫生不逢时,应试落第,但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高考之外,果真别有一番风景。
正如老子所云:“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各不相同,但殊途同归,不论走高考之路还是考外之路,都必须要努力学习,扎实奋进,非此不足以成大事;都必须要有惊人的恒心、信心、决心,都必须能够学会接受一切失败和接踵而至的打击,不然,哪条路都行不通。
马云现在的辉煌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的,但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他的一部分,也许很多人都会说:“哦!马云上了这么差的大学,他也可以混成亚洲首富。”于是便武断地下结论:自己不参加高考也能像他一样成功。这显然是十分错误的,马云之所以是马云,是因为他自己的优良品质----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这些品质,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只要具备了这些品质并付诸于行动,无论走高考之路还是其他途径,都会有所收获的。
假如一个人没有抵抗压力的能力,那么他也许就会因为自己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不能自己,甚至发疯,无论高考与否都会如此。《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开始屡试不中,但在考中之后便是欣喜若狂,“被痰迷了心窍”以致于发疯。由此可以看出,具备抵抗压力的能力和沉稳的气魄对于一个人是必要的。
有趣的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也是一个落第秀才,他与蒲松龄一样,都是近一生郁郁不得志,也许他领悟到的道理,也远比我们多。
人生有一个分叉路,路口上有两个标志,一个写着“高考之路”,另一个写着“考外之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去哪条路上行走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哪条路更适合自己,但事实上,这两条路上的景色都是美丽的,不过由于人与人之间的认识不同、兴趣不同、理想不同,选取了不同的道路罢了。但我们相信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欣赏到的景致是一样的,只要你去努力、不放弃,我们都能领略到路上的别样美景,都能体会到路上的韵味。
何尝不是呢?这两条路都可以教会我们许多:成败就在一念间,拼搏成就梦想;吃苦、坚持才能攀上人生的顶峰。这两条路在本质上并无不同,在路程上也相差不大,但若是你都用心去走,定会领略蕴藏于其中之美,那么最终都可以到达路的尽头------成功。
目前,“高考之外”这条路正在不断被拓宽,各种竞赛,如创新作文大赛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此,走“高考之外”这条路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现在,高考之路与高考之外这条路开始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它们一起助力寒门学子迈向成功。我们还犹豫什么呢?
我们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应当更加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担当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像马云那样不怕苦、不怕累,积极走好脚下的每一条路----无论是什么路,最终就一定会成功!只要你坚信:条条大路通罗马。
感谢talhz投稿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