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生于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
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
王荆公,宋临川人(今
江西省
东乡县上池自然村人),
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
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
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
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
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
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
江宁府,旋召为
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
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
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转载敬请注明“
七色花学习网”
http://3w.7seh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