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 唐代 | 宋代 | 元代 | 明代 | 清代 | 其它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词鉴赏 >> 唐代 >> 阅读文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来源:七色花学习网 作者:七色花学习网 发布时间:2010-02-09 查看次数:1835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
  ①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②玉笛:精美的笛。
  ③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④春风:一本作“东风”。
  ⑤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⑥故园:指故乡,家乡。

诗词鉴赏: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转载敬请注明“七色花学习网http://3w.7seha.com
您读过此篇文章后的感受是:
0
0
0
0
0
0
0
0
欠扁 支持 很棒 找骂 搞笑 扯淡 不解 吃惊
上一篇:逢入京使
下一篇:滁州西涧
相关文章
·除夜 高适 2010-02-04 10:30:44
·使至塞上---鉴赏训练 2011-10-19 12:59:30
·望岳----诗词鉴赏训练 2013-01-24 18:50:01
·菩萨蛮 2016-05-17 15:00:26
·有关“二月二”的诗词 李商隐诗鉴赏----二月二日 2011-02-08 18:30:5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词鉴赏训练 2013-12-08 08:45:49
·玉阶怨①   李白 2010-05-30 08:59:01
·题归梦---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2016-04-14 14:59:37
文章评论
现在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最新更新  
·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自云阳归晚泊陆澧宅
·南乡子(烟漠漠)
·菩萨蛮
·题归梦---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咏雪
·田园乐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钱塘湖春行---诗歌鉴赏训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词专项鉴赏训练
·望月有感----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阮郎归  无名氏----诗词鉴赏专项训练
·《江天暮雪》《江雪》比较阅读训练
·行路难----诗词鉴赏训练
·金陵酒肆留别----诗词鉴赏训练
阅读排行  
·古风 (其三十九) 李白
·有关“二月二”的诗词 李商隐诗鉴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杜甫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蜀相 【唐】杜甫
·鸟鸣涧 王维
·使至塞上---鉴赏训练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自云阳归晚泊陆澧宅
·送魏二 王昌龄
·丽人行 杜甫
·汉寿城春望 【唐 刘禹锡】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春宿左省 杜甫
·春山夜月---诗词鉴赏训练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联系方式 | 鲁ICP备11027593号| 联系邮箱:llcycy@126.com | 在线QQ:877049710 | Copyright 2025 | 版权所有 3w.llcycy.com/.